在這 4 月逐漸暖和的天氣裡,百物的生命力齊發、各個都伸展了筋骨,準備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,迎接充滿熱情的新生活到來。而野地裡的蟲蟲們也在冬季裡沉寂了好一段時間,正等著鮮美可口的「宿主們」路過此地,與之成為「室友」⋯⋯。
不管是三天以上的連假出遊,或是利用下班時間帶著寵物短暫放風,只要氣溫合宜、天氣舒適,飼主與寵物的心情都跟著輕鬆起來。不過,你有沒有幫寵物們做好出門散步的「防範措施」呢?你以為只要帶上項圈、牽繩、垃圾袋?不不不!我是指「防蟲措施」啦!如果你不想讓毛寶貝開心奔跑之後,回家遭受蟲蟲的「癢癢攻擊」,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東京頂尖寵物醫院的張泮崇院長怎麼說吧!
台灣雖然也有冬季,但相較於其他高緯度地區,氣溫還是十分溫暖;對於能在氣溫 16 度以上環境中生存的多數蟲類而言,根本全年都屬於牠們的活動時間。那為什麼我們要在春夏兩季特別注意毛寶貝身上的蟲蟲危機呢?當出門散步的次數與時間增加,去野外、山林踏青的機會變多,不同環境所潛藏的蟲蟲們都伺機而動,只要一有動物經過,就會大力跳上身,開始飽餐一頓。
▲ 蟲蟲經常待在植物的枝葉末端,準備找到完美宿主,圖中為壁蝨。
▲ 公園的涼亭也是蟲蟲的熱門出沒地帶,寵物趴下休息就可能沾染上。
戶外環境中,最容易依附上寵物的蟲蟲非跳蚤和壁蝨莫屬。跳蚤和壁蝨不只會依附在寵物的皮膚上,透過特殊的口器吸吮寵物們的血液,除了會造成搔癢感外,也是眾多皮膚疾病跟感染症狀的病源,而牠們更可能帶原蟲媒傳
染病,這些疾病通常會對寵物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。若家中的寵物真的被野外的蟲蟲「附體」,不只寵物難受,一些人畜共通傳染病也可能讓飼主的健康受到危害。像是跳蚤所帶來的絛蟲問題,若飼主的飲食中不小心沾染到絛蟲卵,容易造成腸胃道的不適;壁蝨則是會帶來症狀嚴重的萊姆病,造成關節疼痛、發燒等症狀,嚴重時也可能影響到關節和腎臟功能。所以說,蟲蟲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,當春夏出遊季來臨,飼主一定要格外注意毛寶貝外出後的皮膚狀況。
在知道蟲蟲危機的嚴重性之後,這些蟲蟲到底對寵物的有什麼影響呢?東京頂尖寵物醫院的張泮崇院長提出三大常見的外寄生蟲,身為飼主的你可要將筆記牢牢記在腦中喔!
跳蚤是最常見的外寄生蟲,牠們的體積小且移動速度快,一旦跳上宿主後,就會咬住並吸血維生,所以當跳蚤叮咬寵物的皮膚上,就容易出現發紅或是有一粒粒疹子的狀況;遭受刺激後,寵物過度搔抓或啃咬,就可能進而引
起皮膚炎,造成掉毛、抓傷等傷害,若是忍不住舔舐傷口,口水所造成的潮濕環境也可能引發急性濕疹與毛囊發炎,就必須到獸醫院進行診斷、打針、吃藥治療,飼主看了也會很心疼;又或者,寵物本身就對跳蚤過敏,即使只有一隻跳蚤,也可能讓全身發癢難耐;還得小心跳蚤所帶來的腸道寄生蟲――絛蟲。
跳蚤強大的生命力來自於他們可怕的分身術,吸了血的母跳蚤就能開始產卵,而卵和幼蟲可能躲在家中任何陰暗的地方,例如沙發縫隙、地毯和寵物的床,並以環境中的皮屑、有機物為食,成年後又再次跳進寵物的皮毛之中
吸血;只要氣溫維持在 13 度以上,跳蚤就能存活一年,想要家中別成為「跳蚤倉庫」,定期為環境和寵物除蚤才能避免跳蚤家族出現喔!
壁蝨也是台灣常見的可怕外寄生蟲,即使沒有宿主,也能存活兩個月以上;雖然不像跳蚤具有強大的跳躍能力,但牠們的移動速度也十分迅速,只要寵物經過壁蝨所附著的植物,就很容易沾染上;更不用說剛出生的壁蝨,體型小得就像是原子筆在白紙上輕點一筆的小黑點,在公園、涼亭或是草地上根本就像是顆細沙,非常難以察覺。
壁蝨容易出現在動物的耳朵、臉的周圍、腳趾間等位置,牠會將自己的頭部埋入宿主皮膚的上層,藉此將口器插入微血管中吸血,始宿主長時間具有癢感;可怕的是,透過唾液和叮咬,壁蝨會傳播致命的血液疾病,如大小焦蟲症、艾利希體症,而這些病原體傳播感染所需要的時間,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到數小時之間而已。
艾利希體會隨著血液擴散到淋巴結、脾臟、肝臟……等各個器官,造成白血球與血小板的數量減少,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寵物較易出血,臨床上也會出現發燒、疲累、食慾不振和嚴重貧血;一旦出現貧血就要盡早治療,若是嚴重到需要住院輸血,費用一定破數萬元。
雖然萊姆病並不會從寵物身上傳給人類,但壁蝨終究還是傳播「萊姆病」的罪魁禍首,想避免這類人畜共通的傳染病,最簡單的方式還是替寵物準備具有驅蟲效果的產品,別讓壁蝨有機會找上你和家中的寶貝。
需要在顯微鏡下才看的見的蟎雖然不吸血、以皮屑為食,卻會鑽進皮膚之下,讓寵物感到極度不適,也會造成禿毛、皮膚炎;蟎所引起的疥癬屬於人畜共通的疾病,這會在皮膚上出現數個小紅點,又癢又不容易痊癒,通常著重在耳朵、肘部、踝關節等毛較少的部位,若是蟎蟲出現在寵物耳朵裡,則成為我們常聽見的「耳疥蟲」,容易造成中耳炎,甚至耳血腫。
▲ 趁好天氣出遊時,狗狗總喜歡跑進草叢之中探險。
為了對抗蟲蟲危機,市面上也推出不少驅蟲產品,對於常去戶外跑跳、寄宿住宿或常去美容院洗澡的毛寶貝們,可說是一大福音。
若是懷疑家中的毛寶貝有蟲蟲的困擾,飼主也可以事先準備除蚤梳,先仔細的梳過全身,並檢查脖子和尾巴根部等不易舔舐到的部位是否有外寄生蟲掉落;為了將蟲蟲們一掃而下,除蚤梳的梳齒很細、排列很密集,使用時記
得要放慢動作,以免造成寵物不適感。若有發現有掉落的外寄生蟲,建議飼主可以將蟲蟲放進夾鏈袋裡再壓死,可以避免過程中蟲蟲快速跳離,也避免母蟲肚子裡的蟲卵散落在環境之中。
傳統的口服用藥會在血液蓄積藥效,當蟲蟲們吸到這些具藥效的血後,過了一段時間,當藥效發會作用後,蟲蟲才會死亡;但由於還是有叮咬、接觸皮膚,所以有些血液寄生蟲所帶來的疾病,例如大小焦蟲、萊姆病、艾利希
體等等,還是有可能造成感染。
除蚤頸圈對飼主來說是一款十分方便、又快速有效的驅蟲產品,當你為寵物戴上後,驅蟲的物質會隨著寵物的毛髮跟體表脂質快速散播於皮膚和毛髮上,一至兩天就能讓藥效覆蓋全身,並且持續維持效用;再加上除蚤頸圈屬
於外用的產品,能在跳蚤與壁蝨叮咬寵物之前就驅避並殺滅牠們,可以大大減少因為口器或唾液接處寵物皮膚而造成的過敏與搔癢感,也間接避免了相關的病原體傳染,不讓跳蚤和壁蝨透過血液影響寵物的健康。
由於市面上的驅蟲產品多需要透過寵物皮膚與毛髮上的脂質層,才能將有效物質傳遞至全身,所以獸醫師建議飼主們避免在寵物洗澡的前後兩天內使用滴劑。此時若選用防水的除蚤頸圈,則可大幅降低空窗期的風險,飼主不用擔心使用多種預防性藥品會使藥效重疊,而會產生副作用;若能從皮下血液到皮膚都做好保護,對寵物和飼主來說更是多一道安心防護。
張院長提醒飼主們,替家中每隻毛寶貝進行驅蟲,並依照產品所說明的效期定期投藥、點入滴劑以及更換除蚤項圈很重要,如果能搭配不同方式的產品共同使用,更可以讓風險降至最低。不只是讓藥效持續發揮保護力,人寵
室外出遊更安心,同時也是預防殘留在室內環境中的蟲蟲,並阻斷跳蚤、壁蝨的生命週期,避免生命力堅強的蟲蟲們趁飼主疏忽時,又跑出來攻擊家中的毛寶貝。而定期投藥外,張院長也建議飼主要帶著寵物定期至獸醫院檢查,透過獸醫師確認皮毛狀態以及血檢,就能更清楚知道寵物所使用的驅蟲產品有沒有持續發揮效果,像是萊姆病等蟲媒傳染疾病也能快速被追蹤與診斷。
不論體型大小,任何品種的狗狗和貓咪都可能受蟲蟲所困擾,所以做好環境控管,從最外層開始做防護,不讓蟲蟲跟著寵物回家,也不讓蟲蟲有機會叮咬到毛寶貝的每寸肌膚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