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是照顧不易且可能無法痊癒的慢性病,每天都要不間斷地打針,想想若是你過於繁忙或好幾天不在家的時候,該怎麼辦呢?想讓愛貓陪你更久的話,一定要提早了解糖尿病,當它真的發生就能更好的應對,也能避免演變成嚴重的狀況。
![]()
![]()
什麼樣的狀況或因素,會產生這類型的身體疾病?
隨著年齡上升,貓咪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提高。統計顯示,約二至三成確診情況出現在7至10歲之間,而有近六成是在10歲以上的老貓。雖然老化無可避免,但能控制的風險因子就是「肥胖」。肥胖貓咪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體重的四倍,因此即使年輕貓咪,也可能因過重而得病。我曾見過年紀不大的糖尿病貓咪,幾乎都有肥胖問題。都市中的貓咪活動空間有限,不需自行覓食,飼主無限供應的乾乾或因貓咪撒嬌討食,這些都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主因。
另一方面,「持續的高血糖」會進一步讓製造胰島素的beta細胞凋亡(大概像是過勞死的概念),導致身體製造胰島素的能力越來越差、血糖更難控制的惡性循環。例如糖尿病早期,或是因為胰臟炎繼發的高血糖沒有好好控制的情況,都可能演變成無法痊癒的糖尿病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?
最重要的就是維持體重在理想體態,如果過重則需要減重。肥胖會使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,也就是需要製造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做好原本的工作。如果胰島素的量不足以把血糖控制住,造成「持續性的高血糖」時,就正式形成糖尿病;而減重可以逆轉胰島素抗性,預防(或治療已經發生的)糖尿病。「理想體態」可能和蠻多飼主認為的「正常」有所差距,因為貓咪有各種品種及身型,就算只有4公斤也可能是過重,建議跟你的獸醫討論是否有需要減重唷!控制體重的關鍵點就是「怎麼吃」。
乾糧任食的方式很容易胖,就算換減重飼料,如果給太多一樣不會瘦。控制餵食的量要精準,目測誤差太大,需要使用電子秤。成份並不是追求低碳水比例(無法預防糖尿病),而是追求高飽足感。總熱量一樣的情況下,少量多餐、多給溼食少餵乾飼料、選蛋白質及纖維(屬於碳水化合物)比例較高的乾糧可以提高飽足感,不然貓咪吃不飽哀叫,一心軟就很難持續執行了。最後只要達到熱量赤字(夠少的熱量),就一定能變瘦。隨著年紀漸長代謝變慢或有關節炎減少活動等因素,都可能會再變胖,固定每個月量體重也十分重要。
若確診,飼主如何更好的陪伴與照顧?
照顧糖尿病貓咪真的很辛苦,每天都要打針、量血糖可能很掙扎、要斤斤計較食物、萬一胃口不佳或血糖不穩的貓咪更讓人操心!食物中高碳水的比例會增加血糖波動程度及胰島素需求,因此在「真的有糖尿病」時,低碳水的飲食能夠有效幫助控制,一般是建議把碳水的比例控制在代謝能ME的12%以下。持續太久的高血糖會進一步讓製造胰島素的beta細胞凋亡,使得糖尿病的狀態更難逆轉,因此在糖尿病發生的一開始就要積極地控制,才會有比較高的機會康復停針!可以使用皮下持續型血糖偵測器會輕鬆很多,可以清楚記錄血糖高低點、讓調整胰島素劑量更有效率、儘早穩定血糖。若是血糖持續不穩,可能要找出並控制其他可能干擾血糖的疾病,或是與獸醫討論,更換適當的胰島素。
呼籲飼主的話
最後想提醒大家,平常就要留意貓咪的吃喝狀況與體態,觀察有沒有反常的地方?例如尿量變大/次數增加,這是糖尿病早期的第一個症狀。此時胃口還正常,只是再過一陣子就漸漸變瘦了。當食慾精神變差的時候,可能已經蠻嚴重的了……總之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時,請不要猶豫儘快帶去看醫生;沒有異狀也至少每年健康檢查,及早發現問題、及早處理,事情會容易許多。

延伸閱讀:









